為紀錄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過程,保留珍貴影像資料,行政院重建會規劃了一系列重建紀錄影片巡迴展演活動,今(4)日上午在台北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播放姜玫如導演拍攝的「再見新開」及王佳瓅導演拍攝的「安居新故鄉」、「打造新家園」3部紀錄片,並邀請導演及重建區居民座談,一起分享拍攝過程的點滴及家園重建歷程。行政院重建會執行長陳振川也到場觀賞影片,大力宣傳重建區觀光旅遊行程,歡迎大家到重建區實際體驗重建成果,活絡重建區觀光產業發展。
「再見新開」描述高雄六龜區新開部落災後重建的故事,部落居民「必仔」在風災中失去了至親的家人,災後重拾年輕時從事的布袋戲工作,在鏗鏗鏘鏘的節奏中隨時間療癒傷痛,並入住永久屋重新開始新生活;「安居新故鄉」及「打造新家園」2部影片則紀錄了永久屋政策形成、基地興建、居民入住及永續社區推動的一系列過程,藉由政府部門、參與援建的NGO團體及入住民眾的談話,勾勒出永久屋安置政策的全貌及未來發展的藍圖。
行政院重建會家園重建處長李政賢表示,在政府部門、各NGO團體及居民的攜手合作下,目前全國已完成39處基地共3,441間永久屋,作為民眾安身立命、安居樂業的新家園,未來在民眾的用心耕耘下,將逐漸成為世代傳承的新故鄉。姜導演說,影片中3位人物是新開部落重建過程的縮影,透過紀錄片將這些影像保存下來;王導演說,影片中的抗爭畫面,代表重建初期溝通的困難,後來在大家的良好互動互信下,民眾逐漸瞭解重建政策,一起攜手合作打造新家園。
屏東禮納里部落社區管委會主委徐惠娟提到,重建過程感謝政府部門及NGO團體一路上的付出及陪伴,禮納里未來會永續發展部落特色及文化傳承,歡迎大家有空到部落走走。來自高雄杉林大愛園區的布農族人林俊雄提到,大愛園區安置了不同宗教、不同族群的民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異地重建面臨的問題更為多元複雜,在一段時間的溝通磨合後,居民相互尊重,生活融洽,歡迎大家到園區聽故事。住在大愛園區的陳秋香,為了生計及延續文化成立了伊特鳸工作室,伊特鳸是貓頭鷹的布農族語,是古老神話中的送子鳥,可為族人帶來好孕(運),工作室各式手工縫製的貓頭鷹布偶,希望為大家帶來好運。
本次影片巡迴展活動台北場還特別規劃各縣市重建區農特產品及文創商品展售活動,民眾欣賞影片之後,還可順道選購相關商品,以實際行動支持重建區產業重建工作,協助重建區民眾重新出發。

民眾觀賞重建紀錄片

導演及重建區居民分享家園重建歷程
|